ArticlePDF Available

[Essentials of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burn shock resuscitation]

Authors:
生笪鱼重塑鱼塾医学—20—09曼5月第丝堂第—!—!L垦垒!璺璺!i!鱼!!M型!丛!!;!!!!Y竺!:!!!堕2:!
美国烧伤学会烧伤休克复苏指南概要
姚咏明
王大伟
林洪远(编译)
业已明确,大面积烧伤后由于
体液丢失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等病理
生理改变,导致血容量减少和组织
灌注不良.进而诱发休克。烧伤休克
的防治是整个烧伤治疗的基础,休
克严重程度与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
感染并发症和内脏损害的发生发
展,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休克复苏
对严重烧伤救治意义重大。一般而
表l临床试验循证医学的证据级别
·259·
·标准与指南·
证据水平
推荐级别水平
I类: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
A级:有至少1项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支持,结论明确
I类:小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
B级:有几项小规模前瞻惟试验支持.各项试验结论相似
I类:回顾性分析研究,同期对照
C级:仅有一项小型前瞻性试验、回顾性研究和专家意见支持
N类:回顾性分析研究,历史对照
V类:病例分析,专家意见
言,烧伤面积超过20%~25%总体表面积(TBsA)者多伴发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容量不足,其改变以伤后第一个
24
h尤为明显。恰当液体复苏的目的是用最少的液体量和最
小的生理代价支持器官灌注。液体复苏不足会导致血流灌注
减少,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甚至死亡。由于美国烧伤
治疗采用以体莺和烧伤面积为计算基础的补液公式,液体复
苏不足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现象很少发生。然而,多个中
心报道的补液量远远超过4
ml·kg_1·%TBSA
1。液体复
苏过度与液体复苏不足类似,也会伴随不良后果,如水肿加
重、组织间隙压力升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
碍等。目前还没有液体复苏的最佳标准,关于这一临床问题
尚缺乏足够的I类证据。2007年美国烧伤学会组织有关专
家以近40年文献资料为基础,按照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制
定了《美国烧伤学会烧伤休克复苏指南》¨j,推荐了相关治疗
建议。其日的在于通过规范烧伤复苏原则,包括补液类型、补
液速度和辅助治疗措施,为烧伤初始治疗提供合理方案。现
将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及其依据概要介绍如下。
1主要推荐意见
1.1标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某一种标准化的
治疗方案。
1.2指南建议:①按体重和烧伤面积计算,烧伤超过20%
TBSA的成人和儿童均应进行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②根据
常用补液公式计算,伤后第一个24
h晶体液需要量为2~
m1.kg“·%TBSA~。③无论液体类型和需要量如何,都
应将尿量滴定至成人0.5~1.0ml·kg
1·h‘或儿童1.O~
1.5
m1.kg。1·h。④对于烧伤患儿,除根据伤情计算补液
量外,还应给予液体维持量。⑤对于I度烧伤、吸入性损伤和
复苏延迟的患者,应该增加液体需要量。
1.3选择意见:①烧伤后(尤其在伤后12~24
h)添加胶体
液可减少补液总量。②口服补液适用于中度烧伤且意识清
者,该方法有待进一步验证。⑧高渗盐水(HSL)复苏由资深
医师完成,同时密切监测血钠浓度,以防发生严重高钠血症。
④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能减少补液总量,该方法值得进一步
研究。
2评价方法与推荐分级
用Medline检索1966—2007年发表的涉及关键词“烧
伤”、“烫伤”、“烧伤休克”和“复苏”的全部英文文献,其他文
DOI:10.3760/cma.j.issn.1003—0603.2009.05.002
作者单位: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
救治中心
献从检索结果的参考文献中查找。通过系统评价文献,按分
级量表(表1)分级推荐。
3规范液体复苏的恰当途径和必要性
随着静脉导管的广泛使用,静脉液体复苏策略不断普
及。口服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腹泻的经验表明,功能完整的
胃肠道能够耐受很大的补液量。在烧伤液体复苏的早期实践
中,通常使用门服NaCI溶液或联合静脉输注,口服液体复苏
甚至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也使用。但患者常出现呕吐症状,
所以肠内液体复苏似乎不可靠、不实用。如果去医院就诊受
限,并且胃肠道功能未受损,可用平衡盐溶液开始口服液体
复苏。患者耐受的液体总量与烧伤严重程度、肠梗阻和肠内
补液时间相关。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病
率,同时还是一种液体复苏的有效方法。烧伤面积<20%
TBSA的患者也可采取口服液体复苏,因为这类烧伤不会伴
有严重全身炎症反应和迅速形成水肿,并且不会造成非烧伤
组织血管舒张。对烧伤面积>20%TBSA的患者推荐进行规
范化液体复苏,首选经静脉液体复苏。推荐级别:C级。
4晶体液复苏
目前还没有I、I类文献资料指导如何选择等渗晶体液
进行复苏。虽然197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液体复苏学术
研讨会就烧伤补液公式和补液类型未达成共识,但与会专家
同意以下两条重要建议:①用最小的液体量维持充分的器官
灌注。②输液应采用滴定的方法,以避免液体复苏不足和液
体复苏过度。将尿量滴定至成人0.5
ml·kg_1·h“或小儿
1.0
ml·kg“·h,以维持肾脏灌注。这样,补液公式对于
液体复苏开始具有指导性作用,但并非容量复苏的严格目标
值。推荐级别:C级。
补液最常用的乳酸林格液(LR)Na+浓度为130
mmol/L。
与血浆比较,虽然LR属于轻度低渗溶液,但它可以有效纠
正烧伤所致血容量不足和细胞外低钠状态。表2给出了估算
第一个24
h液体需要量的公式,这些公式按体重和烧伤面
积计算液体复苏总量。美国烧伤中心目前最常使用Baxter
公式,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Parkland医院制定的,该公式
推荐第一个24
h输入4
m1.k91·09TBSA
LR,前8
h给
予1/2量。Brooke改良公式由美国陆军烧伤中心制定,该公
式推荐补液量从24
ml·kg
1·%TBSAl开始。
回顾性分析954例成人和儿童液体复苏病例发现,多数
患者液体总需要量为3.7~4.3
ml·kg-1·0ATBSA
1。只有
深度烧伤、延迟复苏、吸人性损伤的患者需要增加补液量.其
他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现在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量远远超
过公式的估算量,经常达到5~7
ml·k911·%TBSA,,患
万方数据
·260·
主垦丝重瘟叁墼匿堂!!!!生!月蔓!!鲞箜!塑曼堕!堡也曼!堡丛生!M型!!!!!!尘:;!!堕!:!
者病情急剧变化时可以增加液体复苏量。目前烧伤复苏很少
并发ARF,增加补液量反而会引起许多并发症,例如伴有腹
腔内高压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四肢间隔综合征和最近报道的
眼间隔综合征。2006年10月美国烧伤学会举办了“烧伤科学
现状”会议,旨在制定未来10年的研究计划。会议强调,虽然
液体复苏过度很常见,但应予以避免。定义更好的液体复苏
终点以避免补液过量,是今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HSL复苏
由于细胞外液缺钠是烧伤休克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
HSL一直倍受烧伤科医师关注。有研究表明,要维持尿量应
该使用少量HSL。高渗能促进水分转移至血管内,进而扩充
血容量,但它同时易引起细胞内缺水。降低烧伤患者的补液
量可以减轻四肢水肿,改善复苏阶段的呼吸功能。高渗负荷
还可通过渗透性利尿效应改善早期的尿量,这样或许会避免
医师对患者复苏过度。大多数应用HSL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都证实了上述观点,仅少部分资料未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表3)。在这些试验中,液体钠浓度差异很大。
大量输注HSL可将血钠浓度提升至160
mmol/L,相应
的渗透浓度为340
mmol/L。据报道,该阈值与尿量下降至
50
ml/h以下相关,此时有可能出现高钠血症。严重高钠血症
与ARF密切相关,所以要监测血钠浓度。值得注意的是,过
快纠正高钠血症会引发严重脑水肿。有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
HSL复苏疗效研究,其中65例为HSI。复苏组,148例为
Parkland公式复苏组。结果显示,HSL治疗组ARF发生率增
加了3倍(40.0%比10.1%,P<0.001),病死率增加了1倍
(53.8%比26.6%,P<0.001)。另外,与非ARF组比较,
ARF患者血钠浓度在烧伤24
h后显著升高。因此,HSI。复
苏宜由经验丰富的烧伤科医师实施,同时要密切监测血钠浓
度。推荐级别:B级。
6胶体液复苏
在烧伤液体复苏中,关于胶体液的作用和胶体液的种类
存在很多争议。许多烧伤中心的报道称其在初期复苏方案中
从来不使用胶体液,但也有报道认为血浆、白蛋白、高分子质
量的葡萄糖聚合物(如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在烧伤液体
复苏中有明显的疗效。血浆蛋白抵消外向的流体静压,发挥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烧伤复苏时补充大量的晶体液会降
低血浆蛋白浓度,使液体向血管外迁移,加速水肿形成。从理
论上讲,用胶体液(白蛋白或血浆)补充血浆蛋白能够减轻上
述效应。因此,Evans和美国陆军烧伤中心外科医师制定的
公式把大量胶体液计算在内。有学者主张用固定体积的晶体
液(2
I。的LR)配合新鲜冷冻血浆(FFP)对患者进行液体复
苏,滴定至患者产生足够的尿量,该方案显著降低了第一个
表2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时第一个24
h补液量的估算方法
作者、时问
试验设计
患者特点
主要结果
CaldwelI等,1979
交替使用LR或HLS
Bowser—Wallace等,
1986
Gunn等,1989
Shimazaki等,1991
Bortolani等,1996
Murphy等,1999
Oda等,2006
随机使用LR、HLS8。或
HLS+白蛋白
交替使用LR/胶体
和HLS
随机使用LR或HSL
交替使用I,R或
梯度HSL
随机使用LR或HLS
输注I,R,非随机对8例
患者额外静脉推注HSD
(4
ml/kg维持30
min)
非随机使用LR或
梯度HSL
研究结论
证据类别
37例儿童,烧伤面积≥
30%
19例成人患者。烧伤面
积≥20%(LR组7例,
高渗组5例,高渗/白蛋
白组7例)
38例年龄5个月~21岁
患者,烧伤面积≥30%
51例成人患者,烧伤面
积≥20%
46例成人患者,烧伤面
积>30%。无吸人性损伤
40例成人患者,烧伤面
积>30%
18例成人患者,烧伤面
积>35%。无吸人性损伤
36例成人患者.烧伤面
积40%,无吸人性损伤
与对照组比较,HLS组接受的钠
负荷增加26%,水负荷减少38%
第一个76
h补液总量:I。R组
5.7
ml/kg;高渗组3
ml/kg;
高渗/自蛋白组l
ml/kg
48
LR/胶体组体重
较对照组高
补液总量、体莺增加量,总的
钠负荷和病死率无差异
HSI,能更有效地维持间隙液容量,
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较少
HLS与补液量减少、病死率升高
(该组烧伤面积较大)相关
额外静脉推注HsD的患者总
液体需要量与对照组相同,均超
过6ml·kg_1·%TBSA—l
24
h内平均液体需要量:对照组
5.2
ml一1.kg—l·%TBSA一1IHSL
组3.1
mj-1·kg~1·%TBSA—I,
膀胱内压>30
Clll
H20的患者较少
HI.s对儿奄是安全的,
可以降低液体需要量
HI。s能降低液体需
要鼍I添加白蛋白呵
进一步降低液体需
要量
HLS降低小儿
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与LR比较.HSL
投有治疗优势
HSL能够改善
呼吸功能
使用HLS复苏可行
静脉推注HSD不能
降低液体需要量
I类
I类
I类
HSI。减少液体需
I类
要量,并降低腹内高
压的发病率
注:HLS为高渗乳酸生理盐水溶液,含Na
250
mmol/L。渗透浓度500
mmol/L(a为食Na+240
mmol/L,渗透浓度480
mmol/l。的溶液);
HSL为高渗盐水,含Na+250
mmol/L,渗透浓度514
mmol/L;HSD为高渗右旋糖酐生理盐水,6%右旋糖酐70中含7.5%NaCl;梯度
HSL液体的起始Na+300
mmol/L.渗透浓度600
mmol/L×2
L,然后分别逐渐降至150
mmol/L。300
mmol/L;1
cm
H20=0.098
kPa
万方数据
生垦蕉重塞急救医学;!!!至!旦箜;!鲞蔓!塑堡垒i呈垦尘鱼堡M鲤:坚!!!!!!!Y竺!:!!!堕皇:!
表4关于胶体液复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
·261·
注:CI为心排血指数;CVP为中心静脉压;PAOP为肺动脉阻塞压,用肺动脉导管测量,HPT公式:154
mmol/L
NaCI+100
mmol/L
NaAcl用FFP滴定,维持尿量在0.5~1.0
ml·kg一1·h一1
24
h的补液总量。但输注异体血浆存在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
危险,同时也可诱发急性肺损伤(ALl)。
与之相反,有人认为第一个24
h不应该输注胶体液。通
过放射性同位素实验显示,第一个24
h内血浆扩增与输注
的液体类型无关,无论是晶体液还是胶体液。但烧伤后24
毛细血管完整性已充分恢复,这时可以调节血管内渗透压。
I类研究证据显示,胶体对烧伤患者的疗效甚微(特别是在
伤后第一个12
h使用),胶体液还可能增加液体复苏后肺含
水量(表4)。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采用白蛋白复苏
对非烧伤患者没有明确疗效。
有资料表明,伤后8~12
h组织水肿达到高峰。虽然毛
细血管完整性暂时丧失,但是非烧伤组织滤过血浆蛋白的能
力恢复很快。事实上,用高分子物质提高胶体渗透压可以明
显防止非烧伤组织水肿形成,但不能减轻烧伤创面的水肿。
由于存在这种生理学上的争议,一些临床医师采取了“中间
路线”,即第一个24
h后半段输注胶体液。1992年Warden等
报道,给烧伤面积>40%患者治疗时。常规在烧伤后第17~
24
h向LR中添加5%白蛋白,这种折中的做法在美国烧伤
中心应用最为广泛。尽管大多数的烧伤中心(78%)使用
Parkland公式复苏,但调查对象中多数均称在伤后的第一个
24
h有时也用胶体液。总之,复苏时添加胶体液可以降低液
体总需要量,但有必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探讨胶体
液的其他作用。推荐级别:A级。
7儿童复苏
儿童生理储备有限,液体复苏时应保持警惕。2岁以下
烧伤患儿病死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烧伤面积相等时,儿童液
体需要量高于成人,大约为6
ml·kg-1·%TBSA~。液体需
要量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儿童体表面积与体重比值较成人高。
据报道,如果用体重代替体表面积计算液体需要量,3岁以下
儿童的液体需要量与年长儿童相同。因此,按体重计算小儿
液体复苏量是不合理的。一些经验丰富的dxJL烧伤中心改良
了公式,除按烧伤面积计算液体需要量外,还要按体表面积
估算液体维持量(表2)。葡萄糖稳态是儿童的重要生理指标,
幼儿禁食12~14
h后肝糖原储备基本耗竭,机体会利用氨
基酸、甘油和乳酸来合成葡萄糖。因此,在液体复苏的第一个
24
h要补充足够的葡萄糖底物,亦可把葡萄糖添加到维持液
体中,或者早期提供肠内营养。推荐级别:C级。
8复苏监护
将每小时尿量作为最佳复苏的主要指标与烧伤中心先
进的监护设备形成了鲜明对照。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可
以通过各种监护仪器评估患者每时每刻的生理状态。如人院
时动脉血乳酸浓度和剩余碱异常与损伤程度有关,迟迟不能
纠正这两个指标将预示死亡,但尚缺乏前瞻性观察证明上述
指标能够指导液体复苏。既往有人认为在烧伤后24
h内恢
复前负荷和心排血量是不可能的,但中心静脉导管和肺动脉
导管的使用动摇了这一观点。初步资料表明,液体冲击疗法
能提高前负荷和CI,但是一项设计良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
验没有证实这些作用(表5)。事实上,前负荷一驱动治疗组输
液量增加68%也不能恢复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CI,提示
前负荷驱动方案不可取。在特殊情况下可应用中心静脉导
管或肺动脉导管进行有创监测,如监测烧伤高龄患者或对标
准治疗反应不良者。推荐级别:A级。
9液体复苏的辅助治疗措施
9.1抗氧化治疗:膜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是烧伤休克病
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对抗氧化治疗颇有兴趣。
烧伤所致肝脏改变可增强过氧化反应,降低抗氧化能力。有
人采用犬和豚鼠烧伤模型,观察到大剂量维生素C能减轻组
织水肿,减少液体需要量。其后的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也发
现,维生素C治疗组补液量较对照组下降了45%。维生素C
除减少复苏液体鼍外,其他临床疗效并不明显,但它不会引
起并发症。大剂量维生素C是目前烧伤复苏治疗的一种选择
措施,作为烧伤复苏的辅助治疗措施,抗氧化治疗在被列入
万方数据
·262·
堂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200_9_皇一;月第21卷第5搠
表5有创监测的前瞻性研究证据
一Ch…in—Crit
C—are
M—e—d』a~y
2—009,一Vol:坠N—o—.5
标准治疗之前,还要通过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其确
切作用。推荐级别:c级。
9.2血浆置换:补液可以纠正循环衰竭,但不能缓解体液介
导的炎症反应。通过用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孵育烧伤患者白细
胞,发现白细胞的趋化性得以恢复。血浆置换是采用FFP和
自蛋白替换患者部分体积的血浆,以达到恢复烧伤前内环境
的目的。血浆置换可以治疗血液系统的免疫性疾病,如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据推测
这两种疾病中有大量循环毒性因子堆积。20多年前Warden
等就主张在液体复苏无效时采取血浆置换,其后进行了一项
小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血浆置换并不能降低烧伤
复苏的液体需要量。虽然在一些治疗中心血浆置换仍然作为
一种抢救措施,但并没有证据说明这种措施的有效性,因此,
它仍然属于临床试验范畴。推荐级别:C级。
参考文献
[1]Pham
TN,Cancio
LC,Gibran
NS.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s
burn
shock
resuscitation.J
Burn
Care
Res,
2008,29(1):257-266.
(收稿订期:2009—03—30)
(本文编辑:李银平)
·启事·
2009我们再相聚——北京朝阳医院第九届呼吸支持技术暨第三届呼吸治疗高级研修班
1999--2009年,历经10年的成长和积淀,2009年9月6—1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
所及首都医科大学危莺症医学系共同主办的北京朝阳医院呼吸支持技术暨呼吸治疗高级研修班将再次如约而至。
秉承“以机械通气为核心,以实用为宗旨”这一理念,1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放慢过潜心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脚步1
10年来,
我们希望在每一次相聚时。都能带给您全新的视野和真正的帮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进,在一次次的“调整一再反馈一再调整……”之后.我们的研修班F1臻完善。“机械通气相关基础、
各病种所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ARDS、无创通气与撤机、呼吸治疗技术及感染”六大专题使本次研修班内容体系更加完整、
系统和贴近临床;王辰、席修明、刘大为、杜斌、许嫒、周建新、邱海波、詹庆元等讲者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准授课将使每一
节内容都成为一顿“学术大餐”;专题授课、现场动态演示、互动病例讨论、ICU参观实习等广受历届学员好评的授课形式,将
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除对历届优秀经验的延续和改进,我们更希望带给您更多全新的视野和帮助。今年,我们将通过“有奖病例征集”活动,诚
挚地向您征集您亲手经治的II缶床病例,您的病例一经采用,除可在互动病例讨论环节中聆听专家们的分析和指点,还可获得
我们为您提供的“最佳分享奖”;通过与中国危重病医学会的品牌CME课程BASIC
Course的合作,在进入研修班课程前,为
您提供一次系统、规范的“全球同步标准化”危重病医学摹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整理和提高。
顺利完成研修班课程的学员,将授予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学员的课程费用为400
200元/人,并有机会通
过与BASIC课程合报、提前注册并缴费、西部学员/研究生/护士/集体注册等方式获得相应优惠。
更多详情,请登录研修班网站:http://sunwardmedical.gicp.net,或联系组委会工作邮箱sunward.reed@gmail.tom垂
询。2009年北京的金秋,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共同亲历J
(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征文通知
为了提高我国复苏与中毒救治水平,认真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这几方面基础与临床的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经中华医学
会批准,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定于2009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届时有我国复苏、中
毒的专家作专题报告介绍这几方面的最新进展。并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
分8分,为此现展开征文,内容如下。
征文内容:心肺复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各种中毒(CO、药物、农药、有害气体)的救治基础和临床研究;猝死、脑死亡、溺
水、触电、中暑等理化急诊;多器官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肝、肾、呼吸衰竭救治;急诊的新技术、新业务及新经验交流;内、外、妇、
儿、皮肤及五官急性疾病的诊断处理及救治原则;人工气道、呼吸机的应用;危重病的各种监测技术和经验交流;急危重病救
治的新技术、新药物及新方法;复苏与中毒中的组织管理及救治体会;复苏、中毒、院前急救、现场救治及转运;急危重病救治
护理经验介绍。
征文要求:文章请用稿纸书写或打印,加盖单位公章或介绍信,来稿一律不退请白留底稿;文章全文3
000字以内,并附
300~500字摘要,同时附电子版。稿件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日.以邮戳为准。
稿件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南路8号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邵菲收,邮编:100020;电话:13601332960,
Email:yinin92000@sina.corn。稿件经审稿会审查录用后将于2009年5月31日前发出参会通知。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万方数据
ResearchGate has not been able to resolve any citations for this publication.
ResearchGate has not been able to resolve any references for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