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PDF Available

Study on Non-traction Energy Saving Approach in Urban Metro System

Author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in China, Urban Rail Transit (URT) not only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 but also creates lo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problems. This study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non-traction energy efficiency. Data shows that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in China, which indicates great energy-saving potential.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and classify the currently applicable non-traction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A strategies screening method and technical route to reduce the overall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implementing a low-cost integrated energy optimization strategy,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by 10% ~ 25% via reducing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without reduc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omfortability, thereby achieving ‘Green-travel’.
37 卷第 2
2021 2
BUILDING SCIENCE
Vol. 37No. 2
Feb. 2021
文章编号1002-8528202102-0174-11 DOI10. 13614 /j. cnki. 11-1962/ tu. 2021. 02. 24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系统性节能研究
杜书波12
1
赵庆双2
刘晓东1
1.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2. 聊城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252000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城轨交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耗能巨大的问本研究旨在对目
前非牵引能效的研究状况以及策略进行全面的总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轨交非牵引能耗占比高达总能耗的 50% 以上
节能
潜力巨大本文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目前适用的非牵引能效提升策略
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类
提出了降低城轨交通
非牵引总体能耗策略的筛选方法和技术路线结果表明
通过实施低成本的综合能源优化策略
在不降低运营效率及舒适度
的前提下
可在现有能耗基础上实现10% 25% 非牵引能耗节能间挖
采取低成本的优化策略
可以有效的实
现深绿出行
关键词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节能策略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U119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Non-traction Energy Saving Approach in Urban Metro System
DU Shubo12YANG Li1ZHAO Qingshuang2LIU Xiaodong1
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ergy Saving Study of
Dense Habitat Tongji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Shanghai 200092China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in ChinaUrban Rail Transit URTnot only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 but also creates lo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problems. This study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non-traction energy efficiency. Data shows that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in
Chinawhich indicates great energy-saving potential.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and classify the currently applicable non-traction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A strategies screening method and technical route to reduce the overall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implementing a low-cost integrated
energy optimization strategy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by 10% 25% via reducing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without reduc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omfortabilitythereby achieving Green-travel
Keywordsurban rail transit URT non-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saving behaviordata mining
收稿日期2019 -10 -14 一次修回2020-03-18
二次修回2020 -05 -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水环境对建筑空间环境影响的数
字化关键技术研究51378365 东省高校青年教师
成长计划2021 年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
2021-K9-3 2020 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P2020013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SDYJG19026 城大学科研基金318011901资助
作者简介杜书波1982 -
在读博士研究生
讲师
联系方式dushubo@ tongji. edu. cn
编辑部收稿邮箱bjb365@ 126. com
0
截止 2020 12 31
中国大陆地区
港澳 45 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
线
244
运营总里程7 978. 19 km
投运车站 4 815
1据规划
全国地铁总历程未来将达到 1. 4
km
涉及 80
按现行能耗数据测算
预计未
来年耗电将达 400 亿kW·h
约占未来全国社会总
电耗的5以上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能源使用分为2
引能耗和非牵引消耗牵引能耗包括车辆本身的推
2 杜书波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系统性节能研究
进及其服务模式下的辅助系统
非牵引
指的是系
统中车站
仓库和其他动力系统等所使用的能量
1显示了典型的城轨牵引能耗分流图3
从图 1
牵引能耗仅占到 40%
与伦敦地铁牵引能耗
80% 的占比相比
低了一倍
轨交能耗分流图可以从
能量分流角度清晰的展示能量的消耗流向4
此图
仅作为说
因为我国不同城市气候
组网程度等种种原因使能耗有较大差异
1轨道交通能耗桑基图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
城市轨道交通
2018 年度统计析报
数据显示
我国平均人
公里能耗为 0. 181 kW·h
车公里能耗为4. 09 kW·
h
其中车公里牵引能耗1. 77 kW·h
由此推算
我国
牵引能耗占比为 56. 7 % 根据国际地铁联盟
CoMET2017 年的人公里能耗平均数据为 0. 08
kW·h
轨道运输标杆联盟Nova2017 年人公里能
耗平均数据为0. 15 kW·h5
而我国平均人公里能
耗比 Nova 平均值高20% 从非牵引能耗占比来看
欧美城市普遍在45%
拉美的20% 以内6
国的 56. 7 % 远高于发达国家
从目前我国地铁能耗
指标上看
无论从车公里能耗
车牵引能耗还是人公
里能耗
均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虽然有气候
地域
等影响因素
但从分析来看
非牵引能耗占比过高是
重要原因
在此前提下
探索轨道交通非牵引能效提
升策略是实现深绿出行的有效途径
1城市轨道交通非牵引系统节能措施
本节主要辨识并评估城市轨道非牵引能耗降低
可行性的实践和技术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节能措施主要分为运营和
技术两个层面2
运营层面旨在更有效地利用
现有条件和基础设施
通过管理或算法优化等低成
本修正实现能效提高7而技术策略的引入一般
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需要对系统设备进行重大技
8
同时根据应用程度和范围分列出各项策略实
施的范围基础设施和全系统
通过色块将所有措施从节能手段角度划分为能
设计
数据与管理
技术节能四个方面
通过能源
结构调整和绿色能源应用
设计前期的模拟仿真
效地能耗计量和数据挖掘
技术设备提升等解决方
案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全方位实现能效提升
1. 1 气候适应性下的设计节能
我国地缘辽阔
城轨交通规划建设及开通城市
气候区覆盖广
同一气候区内各城市气候特点又不
尽相同
如何针对城轨交通在地气候特点
提出合理
的设计节能策略并实
可为后期运营节省大量能
轨交站点出入口作为站点与室外环境连接的窗
对轨交内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胡玉祥在其
研究中发现合理的出入口形式
棚入式的加盖尺寸
和通道阻力等因素对出入口风压的改善都有着极大
提升作用9
而合理的风压能大幅降低空调
系统的负荷能耗杜煜等针对寒地气候区轨交出入
口设计展开研究
提出地铁出入口设计应提升功能
角度热环境过度中整体兼顾与重点加强的结合
571
建筑科学 37
2非牵引能耗主要节能技术及措施
形态角度提出坡向平滑
弱风挡雪
适寒应变的界面
表达方式10出入口的设计也关乎活塞风的有效
通风量
活塞风的有效利用是实现轨交环控系统节
能的有效手段
设计中
针对项目所在的不同气候特
合理的布置出入口位置
计算风井和风道长度是
成功利用活塞风的关键11
地铁地下车站环控系统运行能耗在南方城市约
占地铁运营总能耗的50%
在北方城市也达到了近
30%12近年来
已有很多学者对降低地铁地下车
站环控系统能耗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
尤其是在
直接利用隧道活塞风所携带的能量来降低通风空调
系统能耗吴嘉钰的研究中利用可通风型端
在上
下行线隧道入口处2个端门同时开启的工
况下站内气流组织更均匀13屏蔽门的普及从某
种意义上降低了轨交活塞风效应
但在张旭实测中
发现
即使车站采用屏蔽门环控系统
也会有很大的
活塞风效应
在其对北京市8号线安华桥站
深圳市
1号线深大站
广州市8号线鹭江站 3个站点的节
能潜力计算和对比中
由于各个城市气候条件
车站
空间结构等条件不同
节能率均有所不同但合
理利用活塞风效应各城市均能达到有效的节能效
冷负荷端节能率可达 8% 33%
节能潜力巨
14影响活塞风利用的还有行车对数
在闫春利
等的研究中发现
行车对数的增加使行车对数的增
加使进站风井总进风
有效进风量和进风效率减
总排风量
有效排风量和排风效率先增加后减小
行车对数为 18 时最高
行车对数为 30 时最低
出站风井总进风量出现起
有效进风量和进风效
率先减少后增加
出站风井的总排风量先增加后减
有效排风量和排风效率始终为零所以在考虑
运送效率的同时
合理的车辆开行组织可为活塞风
的利用提供支持
新风供应的最佳控制可显着降低对空调系统的
需求15
基于二氧化碳浓度的需求控制通
保证调节不必要的新风进气量时减少能源浪费
这可能意味着节能高 55%16
从这个意义上讲
减少无必要的洞口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智能通风
的另一个
17
其主要涉及通过
引入更多的外部空气来降低室内温度
活塞风的合
理利用是节能的重要方式18
隧道的埋深对轨交站点通风换气性能起到了一
定的影响19
在陈超等的研究中发现
当隧道埋深
15 m 增加到 35 m
28. 3 %
井和地面出入通道的总进风量减少了
26. 6 % 同样隧道埋深下
风井截面积增加可有效提
高通风效果20所以在设计中要根据隧道埋深合
理计算设置风井面积
确保站点空气质量合理
的活塞风井设置也可降低站点废热风量
在王国华
研究中
通过在地铁区间隧道内靠近地铁列车驶出
一侧增设活塞风井的方式
可有效增大活塞风井排
风率
有效利用
控制活塞风对车站热环境的影响
研究中还发现在距离列车行进方向
离站 100 m
设置活塞风井
较在离站50 m 处设置活塞风井时使
排入前方车站的废热风量减少 1 /321所以从设
671
2 杜书波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系统性节能研究
计角度合理确定隧道
风井等的位置和深度和大小
对运维期的能耗影响巨大
1. 2 节能设备及节能技术措施
设备技术升级是轨交节能重要的能效提升策
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通常需要升级现有设备
在使用热泵可以在加热时节省重要的能量22
因为
它们可以比普通电阻器有效地执行2倍到 4
技术特别适用于环境温度通常高于5 7 的应用
例如在隧境中23
当需要冷却时
能够作为空调机器工作
避免了设备的重复
从而减
轻了重量24根据需求对其容量进行最佳调节
如通过变频压缩机
可以显着提高冷却和加热模式
下热泵的性能作为热泵的替代方案
空气循环制
冷系统已被提出用于空调功能
主要是因为它们具
高可靠性并且不含对环境有害的制冷剂25
它们的性能系数大约是热泵的1 /226
牵引设备产生的废热回收也可以做为降低空调
系统能耗的替代方案2728际上
这种能量可以
直接用于加热
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或用于车载发电
这也将减少隧道中的热负
从而减少车辆内的空
调需求2930然而
分散的热源及其较低温差阻碍
了这些创新概念在城市轨道中的应用关于照明散
可以通过使用高效的发光二极管LED显着减
3132这项技术已在建筑照明节能中得到广泛
应用
在轨道站点节能改造中越来越受到关注33
此外
使用更高效低热的照明将有助于减少站点空
调需求34冷却隧道环境可以显著降低轨交站空
调需求
也可以降低车辆自身的空调需求在这方
最大化自然通风是一个关键的解决方案3536
因为它允许在没有能量消耗的情况下排出热量增
37为此
重要的是站点和隧道设计有足够的通
风口
因为将它们构建到现有系统中通常是有问题
38其他非常规节能的选择
以尽量减少基础设
施层面的热负荷29使用热管来增强周围土壤的能
以吸收隧道环境的热量
使用地下水作为直接冷
却源39
在运营时间使用相变材料PCMs吸收隧
道的热量
在夜间释放40
此外
平台屏蔽门的使用可能可以阻止隧道与
车站的热传递18
同时也会大大增加隧道的通风需
降低活塞风的利用4142
人们
门在紧急情况下对乘客疏散的产生影响43
为了提高车站加热和冷却水泵系统的性能
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选择地源热泵可以与
地下水源土壤或地下水交换热量
地下水源的温
度比空气温度更加恒定44
地热系统在冷却
塔中不消耗水
在夏热冬冷及寒冷气候区尤其具有
的优势45
它们需要较高的投资
其可
取决于适当的地下水源46在可能的情况下
太阳
能的利用也是减少车站空调系统能耗的有效方式
可以直接加热或为吸收式冷却机提供动力26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这种方案的尚未在轨交系统中得
到充分利用
关于照明中的能
引入更高能效的灯具
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33因此
通过荧光灯和
LED 灯的替换
分别在德国的比勒费尔德和香港地
铁站实现 32% 40% 的照明节能47
乘客需求的照明强度的控制优化
例如在无操作期
间自动关闭站点照明可以有效实现节能效果48
对于自动扶梯
电梯和其他乘客输送机系统
的能效改进在于优化其数量和分配在设计阶
和实施基于需求的控制49
从这个意义上讲
解乘客行为至关重要
最后
通过对所有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实现最
大限度地节能因此
当整体将自适应控制策略应
用于空调
照明和乘客输送系统时
可以预期实现地
站点能耗降低5% 10%
1. 3 能源回收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能源回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是实现城市轨道
有效节能的关键行动
。《
巴黎协议
提出全球节能
减排应对气候变化
并绘制了详细的减排路线图
国作为签约国有责任执行此计划50从统计数据
看我国能源2017 年为例煤炭供能占
总能源的60% 3 BP 能源展望2019
2040
我国需要将煤炭能源消耗占比降到
35% 同时将可再生能源从 3% 增加到
18%51
调整我国用能结构是减排的重要措施52
根据城轨交通系统的特性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
的可用性
在地发电可有效减少对公共网络依赖
散安装在车站 PV光伏太阳能电池
可以部分满足轨交自身需
广州地铁鱼珠车辆段
5 MW 光伏改造项目就是国内轨交可再生能源利用
的成功弄案例广铁 5号线通过对运用库
主检修
库等共计7m2的屋面安装了 PV
平均年发电
量达 420 kW·h
可节约1 623. 45 t标准煤53
771
建筑科学 37
3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
同时
太阳能电池板可沿轨道安装
有助于为信
号系统和变电站辅助设备供电
在轨交车辆
顶上使用 PV 板可以提供足够的电力来供应车辆辅
助系统54
但是因此增加额外的重量被认为是一个
两面性的问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
使用聚
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柔性光板与车辆一体化可以克服
这个障碍55在车库
车站或沿轨道使用风力涡轮
也可成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替代
5657无论何种能
轨交系统中可再生能源
电的最佳整合通常需要使用蓄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和专门电力管控系统58
这可
能会严重影响到这些措施的经济可行性59
使用智能计量系统收集车辆和城轨交通其他子
系统中的能耗数据本身并不是一项能效措施
但确
是优化系统能源效率的有效工具60事实上
对能
量流动的充分了解对于确定具有更大节能潜力的区
监测已实施措施的效果至关重要61
量计提供的信息对于能源计费至关重62
这一问
题在市场自由化中越来越重要允许运营商支付实
际能源消耗而不是使用平均估算
是应用能效措施
的主要动机港铁在北京投资的轨交5号线实现了
较高能效63
检测在这方面
计量设备和程序的标
准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64
在城轨交通系统中使用再生制动和可再生能源
发电的可预见的增加将导致需要对网络内的能量流
进行优65在这方面
智能电网概念的应
主要是为分布式发电的电网开发正在受到越来
越多的关注66该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有效管
理网络中的所有能源这意味着
来自可再生能源
再生制动或来自公共电网的电力可以用于即时满足
系统的电力需求
或者存储以供以后使用
削减峰值
消耗
这可能是重要节约成本的手67应用智能
电网概念需要开发网络内电压分布的自动控制68
仅这一点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尽管将能源卖回电
网可能有助于缩短其投资回收期69作为将智能
电网整合到城市轨道系统中的先行者
值得一提的
SEPTA 最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推出了能源优
化项目70
此外
城轨交通网络与其附近的其他能源独立
系统如建
其他城市交通系统或可再生能源
发电厂的整合可作为智能电网概念的
智能城市
能源的延伸71
来自地铁系统的过剩再生制
动能量可以帮助为城市电动汽车网络提供动力72
同图 1城轨交通能效提升路线图样
来自大型地下
系统的热量可用于靠近车站或通风竖井的建筑物的
加热73
附近可再生能源工厂产生的电力可
用于为城轨交通系统本身提供电力
从而减少其对
环境的影响68
1. 4 基于数据挖掘的管理节能措施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数据挖掘
和算法优化成为城轨交通节能策略的重要组成部
研究尤其集中在通过优化城轨交通时刻表实现
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的目的在杨荟等74
究中
采用了猴群智能算法对北京地铁亦庄线进行
了优化
通过优化发车间隔与停站时间使再生能量
利用量至少提高了 8. 44% 75设计了基
于人工蜂群的智能优化算法来求解该问题
基于北
京地铁燕房线的实际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
结果表
比既有列车时刻表再生制动利用量提高了
132. 29 %
又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对比
证明了蜂群优
化算法的有效性桂行东
孙飞等的基于 Pareto
目标遗传7677
梁枫基于生物地理算法78
多种统计
数学算法应用在列车时刻表节能运行优
化中目前此方向研究成果主要由北京交通大学
动态控制策略可以通过较小的投资在环控系统中实
现有效空调节能127980
但是动态控制需要更为精
确的预测客流
空气循环和温度分布控制是实现车
站空调系统最佳运行的关键因素81
深度学习及站
内乘客热力分布探测技术是实现客流预测的技术保
8283
动态控制策略可以通过较小的投资在环控系统
中实现有效空调节能127980
但是动态控制需要更
为精确的预测客流
空气循环和温度分布控制是实
现车站空调系统最佳运行的关键因素81
深度学习
及站内乘客热力分布探测技术是实现客流预测的技
871
2 杜书波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系统性节能研究
术保证8283
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挖掘
发挥大
数据在轨道交通节能中的创新价值
利用大数据挖
预测
可视化等技术进行能耗数据挖掘但是目
前各城市轨交集团均未公开任何站点的分项能耗数
据分析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涉及到运
营成本测算
属于企业机密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监测
系统搭建不完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内还没有
利用能耗大数据节能优化论文发表
4城轨交通能效提升技术路线图
2城轨交通非牵引系统节能策略评估方法
能效提升策略中的各项解决方案虽可作为降低
城轨交通非牵引系统能耗的有效途径
但在项目落
地实施中仍受较多因素影响
因此
辨识节能 KPIs
指标
筛选节能策略解决方案
制定有效的能效提升
计划
才是优化方案成功的保证
2. 1 城轨交通能效提升技术路线
能效提升路线图如图 4
从分析现状能耗
出发
识别大
选择适用策略和解决方
通过各项评估初选方案识别其可行性
本评估中要考虑的主要标准是
1策略的节须从系统角度进行评估
同时考虑到策略之间可能出现的协同作用和冲突
2技术适用性辨识一些策略的实施难易度
3经济可行性节能潜力和技术可行性的影
及其他经济因素在此不予考虑
策略解决方案评测后按优先级确定实施方案
同时通过 KPI 指标对实际效果进行后评价
循环调
整使能效提升达到或接近预设目标
通过城轨交通能效提升策略的评级
以及对其
能源节约潜力
投资成本和当前系统的技术适用性
的定性评估
进一步确定其作为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但这种方式只能作为快速评估的参考鉴于各国各
城市间城轨交通系统间的差异可能非常显着
须开
发专用软件工具来更精确的评估各系统中的指标
2. 2 城市轨道能效策略间的正负影响关系
城市轨道的大多数能效策略都是相互依存又互
有影响因此
取决于它们的相容性
多策略组合可
能比单策略应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潜在影响
在评估一组解决
无法单独评估其效果
971
建筑科学 37
须考虑各策略间的相互作用
5示意 4个节能集合之间及各解决方案之间
存在相互助力或相互影响的关系
图示使用2
同类型的箭头来分布示意两者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
能效提升方案应该是一系列策略方案
但最终
结果不是单一技术效果的叠加
而是方案间相互影
响的结果通过持续分项监测已实施的能效提升技
术和全系统能耗智能管理方案
可实现更加有效的
城市轨道能效提升
5节能策略影响关系图
1城轨交通系统能效提升策略可行性及效率评估
节能策略
所属集合 能类别 解决方案 挖掘潜力/% 技术可行性 投资成本
设计节能
被动通风系统 活塞风 1 5
隧道通风口设置间距和位置 1 5
气候适应性下合理确定出入口位置及形式 1 5
能源回收及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逆变电站系统 5 20
ESS 能量回收系统 5 25
可再生能源 光伏系统及风力能源利用 1 10
数据挖掘 法节能
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分析 1 10
列车时刻表优化 1 10
能耗数据监测及智能能源管理 1 5
行为节能 1 5
技术及设备节能
车辆
基础设施
列车隔热系统 1 5
LEDs 照明 1 5
空调及照明控制系统 1 5
站点智能照明系统 1 5
地源热泵系统 1 5
空调
照明
及电梯控制系统 1 5
LEDs 照明
光导管等自然光利用方案 1 10
屏蔽门系统 1 5
设计节能策略组 2个特点首先是被动
式节能技术的利用是设计节能的关键通过合理的
布置隧道通风口及站点出入口位置及形式加速或降
低通风效率
从城轨交通所在地的气候区和所处季
节来看
如何利用或摒除活塞风带来的隧道高温空
气及活塞动力带来的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降低空
081
2 杜书波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系统性节能研究
调负荷是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个特点是
设计节能组合介入的时效
如果在施工前的方案
阶段进行实施
将极大提高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对于已建成项目的能效提升计划
设计节能的效果
将大打折扣
算法节能是建立在能耗数据监测和算法研究的
基础上
在潜力挖掘上成本不高
但是在前期的监测
数据收集上
还是产生不小的成本投入随着大数
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数据角度可以带来的能效提
升不容小窥
同时可以进一步推动列车时刻表优化
及行为节能目前行为节能研究在国内还没有涉及
到城轨交通系统
同时行为节能又与智能及分区控
制系统密切相关
互为支撑技术配合下的算法节
能将是城轨交通能效提升的重要研究方向
能源回收及可再生能源策略组合效果低于各解
决方案的潜力的总和因为列车之间能量传输再生
越高
通过 ESS 和可逆变电站进行能量回收的可能
性就越低
反之亦然但是
需要 3项的共同组合来
提升制动能量利用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供电网
络中的损耗
降低线路中的功率峰值可以达到减少
车辆质量的目的
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车载制
动电阻的需求但是
如果使用车载 ESS
额外的重
量同时会增加牵引能耗此外
最大限度地减少牵引
设备的损失将增强制动能量再生
并将减少隧道和
车站的热负荷因此
再生制动策略的实施需要进行
复杂的优化研究
以便以最低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
的节能效果同时
可再生能源策略已成为城轨交
通系统降低碳排的重要措
从现有项目改造经济
性和技术可行性
上看均无问题
但受制于所在区位可再生能源
丰富程度影响下的投资回收期
最后
在技术节能中把车辆的空调
照明等纳入
一体考虑
旨在提高车辆和车站能效提升措施的协
同作用通过 LED 和光导管等照明设备改造
空调
新风系统技术提升
材料保温隔热性能提升
地源热
泵隧道降温系统等新技术的利用
有效实现能效提
但设备
技术的更新一般带来较大成本投入
投资回收期及效率角度评估其可行性是改造前期的
主要工作
2. 3 能效措施的一般评估和评级
1城轨交通系统能效提升策略可行性及效率评估
节能策略
所属集合 能类别 解决方案 挖掘潜力/% 技术可行性 投资成本
设计节能
被动通风系统 活塞风 1 5
隧道通风口设置间距和位置 1 5
气候适应性下合理确定出入口位置及形式 1 5
能源回收及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逆变电站系统 5 20
ESS 能量回收系统 5 25
可再生能源 光伏系统及风力能源利用 1 10
数据挖掘 法节能
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分析 1 10
列车时刻表优化 1 10
能耗数据监测及智能能源管理 1 5
行为节能 1 5
技术及设备节能
车辆
基础设施
列车隔热系统 1 5
LEDs 照明 1 5
空调及照明控制系统 1 5
站点智能照明系统 1 5
地源热泵系统 1 5
空调
照明
及电梯控制系统 1 5
LEDs 照明
光导管等自然光利用方案 1 10
屏蔽门系统 1 5
显示了第1章中讨论的主要策略方案在系统级
的节能潜力此处仅包括商业上可获得的和经过测
试的解决
给出的范围是本文所涵盖的文献
数值的平均数
非牵引占总能耗的60%
其中牵引
能耗中回收的 13. 2% 部分也在此研究范畴
1
这些近
可以更好地体现各解决方案单
独提供的节能潜力的数量级
评估分析了节能策略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并根
181
建筑科学 37
据技术可行性在系统提升中实施的难易程度进行了
高的评级划分一些需要通过大幅度改造的
策略被剔除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地源热泵系
统在提升改造中很难作为节能方案实施
最后
给出了各项解决方案的投资成本的定性
比较评估
该评估旨在实现策略选择的快速对比
非准确估算其实施成本
表示策略各自的节能潜力与相对实施成本和可
行性之间的关系考虑到策略间的相互依赖性
以得出结论
现有系统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原则上
如下
1从前期设计角度介入进行空调
通风系统的
能效优化
2利用监测大数据
通过智能算法等手段识
能耗提升指标挖掘节能潜
结合管理系统通过优
化列车时刻表
照明空调分区控制等方式实现管理
节能
3通过更 LED
空调设备及智能控制
系统等方式实现设备节能
因此
城轨交通非牵引系统通过上述能效提升
策略的实施
在不降低运营效率及舒适度的前提下
可实 15% 25% 系统级别能耗降低
5%
算法节能10%
技术改造为10%
能量回收及
可再生能源5%
3
本文对城轨交通非牵引系统能效提升策略的潜
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针对城轨交通公布
各项数据
用能流向及比例进行了分析
对降
低非牵引轨交能耗的主要策略
方法和技术进行了
全面审查最后
讨论了城轨交通非牵引能效措施优
化实施的明确
合理的关键解决方案该综述的核
心结果总结如下
在项目设计前期
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进行适应性分析模拟
优化出入口朝向位置和形式
站台及隧道深度
风井位置
屏蔽门设置形式等
现设计节能
通过分析诸多已被证明能效优化措施
最大限
度地降低城轨交通各子系统的能耗
如站点环控系
隧道通风系统等但在考虑各项策略应用时
们的节能潜力不应单独看
而应在系统层面进行
分析
充分了解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对于能效提
升计划的有效性此外
持续分项的能耗监测是定
义和跟踪能效提升计划的关键
提升现有的城轨交通系统能效
通常优先针对
运营措施
通过较低的投资成本实现显著的节能优
化效果利用监测数据进行行为节能分析
增强对
环控系统的动态控制
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进行
算法优化对设备服务时间及分区进行控制优化
化列车时刻表以实现能源再能最大化随着能耗监
测数据量的增加和更多数据源的开放
算法节能将
成为更多研究者研究的对象
具有更大的挖掘潜力
本文通过对城轨交通系统非牵引设备能耗的全
面概述和潜在能源节约规模的评估
可作为解决城
轨交通能源消耗问题的参考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
优化可实现 10% 25% 的能耗降低
于本文区分了不同系统间的显著差异
结论应被视
为指导策略
对各子系统的评估还需要进行更为具
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 2020 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
EB/ OL2021-01 01 2021-01-15 https/ /www.
camet. org. cn / xxfb /7270
2王聪聪地铁年耗电量将达 400 亿度 降低车站电耗成当务
EB / OL2018-12-29 2020-03-10 https/ /
baijiahao. baidu. com / sid = 1621159666822461397 &wfr =
spider&for = pc% 3E2018
3Su ShuaiTang TaoWang Yihui. Evaluation of Strategies to
Reducing 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Metro Systems Using
an Optimal Train Control Simulation Model
J Energies2016
92 105
4U HenningM BergendorffC Spalvieret al. Innovative
Integrated Energy Efficiency Solutions for Railway Rolling Stock
R ParisUIC2006
5Transport Sydney Trains. Sydney Trains Performance Update
Comparison with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Groups R
SyndeyTransport for NSW2019
6Anderson RMaxwell RHarris NG. Maximizing the potential
for metro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liver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in citiesR DelhiCommunity of Metros2009
7杨丽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
8杨丽泛广义建筑节能J住宅科技2017 5 32-37
9胡玉祥地铁车站出入口的风压通风特性研究
D重庆
重庆大学2018.
10杜煜寒地城市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2015
281
2 杜书波
城轨交通非牵引能耗系统性节能研究
11董书芸
曹荣光地铁出入活塞效通量分C/ /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全国暖通空调制冷 2010 年学
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学通空
中国制冷学会
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201065
12朱培根
王春旺
仝晓娜
地铁站乘客动态热舒适评价研
J暖通空调20164602 101-104 + 40
13吴嘉钰利用活塞风降低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的潜力研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4张旭地铁活塞风效应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的影响
分析与实测研究D西安长安大2018
15朱念基于 51 单片机的教室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与调节系
J电子技术20164509 38-39 + 34
16Amri HHofstdter RNKozek M. Energy efficient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demand controlled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unit in
a metro vehicleC/ / In 2011 IEEE Forum o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IEEE20117-12
17Yan LiLiu XiaodongQian Fenget al. Ventilation effect on
Different Position of Classrooms in Line type Teaching
Building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806886-902
18曹荣光
由世俊
董书芸北方地铁屏蔽门系统能耗分析及节
能改造J重庆大学学报2009 3202 218-222
19钱锋汤朔宁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以同济大学
嘉定体育中心为例J建筑科20183408 106-111
20陈超
李小娜
李琼等基于活塞效应的隧道埋深对地铁车站
通风换气性J201738 06
87-93
21王国华塞效应对地铁热环境流动特性的影响
J中国
标准化2017 12 230-231
22蔡涢
吴荣标新型节能空调设备及系统
—“VRV
变频控
及水源热泵系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8
02 16-21
23李育明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研究
J低碳
世界2018,( 09 189-190
24钟旭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节能中的应用
J住宅与
房地产2018 30 204
25李思慧
龚光彩
周富玉
空气源热泵与建筑耦合的变工
况分析及优化J制冷学报2018 3905 112-120
26韩靖
司洪亮
田张军
空气源热泵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
泵选型探讨J制冷与空调2019 1901 46-49
27刘云
吴瑞雪
J暖通空调20164607 33-36
28严乐活塞风对地铁车站环境的影响及其节能特性分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29郭红丽地铁废热土壤源混合式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30康智强
周晓茜
程小聪
地铁余热 地源热泵联合供暖
系统研究进展J建筑节能2016 4412 5-7
31董少杰 LED 照明系统光学设计和热分析研究
D杭州
浙江大学2012
32袁冬 LED 光热设计D广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3鲁志本
LED 灯具在地铁照明工程中的应
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4 01 140-142
34张颋
张友鹏
郑辉地铁车站照明系统的电效评价体系研
J铁道工程学报20112804 103-110
35董书芸北方城市地铁活塞风对地铁环境的影响规律及其有
效利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6齐江浩地铁活塞风特性及车站通风空调负荷能耗研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7胡浩明地铁隧道内气流分布特征及排热模式研究D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8黄鹏地铁隧道及车站内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07
39赵蕊毛细管壁面换热器应用于地铁环控系统的传热问题研
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40孙福杰铁隧道围岩毛细管热泵系统换热器传热特性研
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6
41孟宪霖地铁隧道通风与综合节能研究
D广州华南理
工大学2018
42杨智华屏蔽门系统单活塞风道方案研究
D天津
大学2010
43李佰贤轨道交通屏蔽门的研究与应用
D重庆重庆理
工大学2015
44刘越
孔华彪
廖胜土壤源热泵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
J建筑节能20103809 28-31
45Yang LiLiu XiaodongQian Feng. Research on water thermal
effect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ummerJ Energy and
building2020207109613
46刘越地源热泵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D长沙
大学2010
47方漫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照明在地铁车站的应
J照明工程学报20172805 68-71
48廖远辉 LED 综合节能装置在地铁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J
技术与市场20162306 124-125
49袁剑峰
叶银忠
马向华地铁车站自动扶梯节能评估实验仿
真平台的设计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01 45-49
50刘丹青巴黎协定
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新变化D广
华南理工大学2018
51 EB/ OL https/ / www. bp. com/ content /dam /bp /country-sites/ zh
_cn/ china /home/ reports /bp-energy-outlook /2019 /19eoop. pdf
52钱锋杨丽建筑节能中 BIPV 技术数字化研究
济联合广场为例J建筑学报2017 02 114-118
53中国最大地铁光伏电站在广州地铁鱼珠车辆段并网
J
市快轨交通20193201 101
54刘新
邱天昱
赵星洋
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3202 211-214
55李江华太阳能技术在汽车新能源领域中的实践与探
J科技风2018 35 7
56孙振
谢坚伟
地铁隧道风力发电系统研
381
建筑科学 37
J可再生能源20163409 1333-1341
57胡威地铁隧道风力发电探讨J中国铁路2015,( 05
114-117
58马晓伟电并网储能的技术研究
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 04 113 -114
59陈徽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优化配置D
安徽工程大学2019
60王爱军基于 AHP 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评估体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03 86-88
61满朝翰灰色关联分析在铁路节能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
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6605 230-234
62申晓鹏城市轨道交通碳减排测算理论与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8
63北京地铁 5号线应用最新节能技术
J都市快轨交通
2007,( 05 8
64王玉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65宋层地铁牵引与再生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系统的研究
D
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6
66董书芸绿色建筑理念在地铁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都市快轨交通20162901 114-117
67冯晶晶基于超级电容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利用技术研
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68张曦分布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J集成电路应用
2019,( 09 104 -105
69胡海涛
郑政
何正友
交通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
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01 12 -24 + 339
70陈铭宾夕法尼亚东南部运输管理局探索节能技术
J
外铁道车辆20124903 19
71童钧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研究
D
浙江大学2010
72许爱国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73杨丽
刘晓东
孙碧蔓建筑风环境研究进展J建筑科学
20183412 147-156
74杨荟
周建栋
李想基于节能的地铁时刻表随机机会约束规
划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8 3302 197-211
75刘宏杰
唐涛
夏夕盛
面向再生制动能利用的地铁列车
时刻表优化模J北京201943 01
71-78
76桂行东基于 Pareto 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列车节能运行方法研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77孙飞
桂行东
李婷
基于 Pareto 目标遗传的高
时段多地 J铁道标准设计201761
12 114-119
78梁枫基于生物地理算法的地铁节能优化研究
D长沙
湖南工业大学2016
79王琪
周立平基于 PLC 的中央空调节能监控系统设J
能源与节能2019 06 82-83
80石建华基于动态规则库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模糊控制算法
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0 126-128
81赵刚复杂地铁站行人流特性及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82张伟林于深度学习的地铁短时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D
深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19
83李梅
李静
魏子健
基于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网络结构
的地铁站短时J研究2018
2111 42-46 + 77
上接第173
76黄福其利用 γ射线測定毛細孔洞物体的湿度場和湿传导系
数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69 1071-1085
77王补宣方肇洪含湿毛细多孔体介质的传热与传质和热湿
迁移特性测 J19856
1 60-62
78王补宣虞维平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测定含湿多孔介质热
湿迁移特性的方法 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784 363-
369
79归柯庭韩吉田施明恒用恒热流法测定多孔介质的热
迁移特性参数J计量学报199516 4 252-256
80韩吉田施明恒虞维平同时测定含湿多孔介质热湿
迁移特性的参 数估计 J计量学报1995162 153-
160
81卢军付祥钊冯雅含湿多孔介质热湿迁移特性参数
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22 4 83-86
82李魁山张旭韩星建筑材料等温吸放湿曲线性能实
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91201 81-84
83裴清清陈在康几种常用建材的等温吸放湿线试验研究
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64 96-99
84冯驰钟辉智冯雅多孔建筑材料湿物理性质测试进
C/ / 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6
44-48
85冯驰俞溪王德加气混凝土湿物理性质的测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382 125-131
481
ResearchGate has not been able to resolve any citations for this publication.
ResearchGate has not been able to resolve any references for this publication.